我们都知道
孩子近视要戴眼镜
或者配OK镜
但是一只眼睛近视,另一只不近视
这种情况怎么办?
有人说
我可以配上一副代表“贵族象征”的单片眼镜
然而错误的配镜方式会导致问题更加严重
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近视问题
我们通常称这种情况为“屈光参差”
并且这种情况的近视
危害更大!
关于屈光参差
—
一般来说,在眼睛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人的屈光状态都普遍存在一定的差异,完全一致者很少见。
但如果双眼的屈光度相差250度以上,临床中通常可称为屈光参差。
如果两眼存在屈光参差,对其眼睛的发育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眼睛易疲劳
屈光参差造成双眼度数差别较大,容易导致视疲劳、眼睛干涩、流泪、头痛、恶心、眩晕等后果,而且在判断距离、角度时可能会存在偏差,步行或开车时,容易危害到自身安全。
2 “差眼”视力下降更快
眼睛在使用时有个原则——“用进废退”,就是说好的眼睛是经常用,不好的那只眼睛是逐渐的放弃使用,这样视力不好的眼睛就会出现近视时度数增加快、视力下降快的现象。
3 可导致单眼弱视
当孩子的两眼存在屈光参差时,屈光度数小的眼睛看东西会清楚一些,屈光度数大的眼睛看东西则不清楚,而大脑无法把两个清晰度不同的物像融合为一。此时大脑就会命令屈光度数小的眼睛工作,而抑制屈光度数大的那只眼睛工作。时间一长,屈光度数大的那只眼睛就会发展为弱视眼。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4 可导致单眼外斜视
以上提到,当大脑无法把两个清晰度不同的物像融合为一时,大脑主动抑制视力较差那只眼的视觉发育。如果一只眼睛长期“视而不见”,那么孩子就可能丧失立体视觉,若不进行有效治疗,久而久之较差的那只眼睛就可能发展为斜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导致屈光参差
有哪些原因?
—
1 两只眼睛远视度数消减进度不同
我们的眼睛在发育初期为高度远视,随着身体发育眼轴长度不断增加,远视储备度数不断减少,最后变为正视眼,也就是正常视力的眼睛。
如果远视度数储备不够,近视度数不断增加,两者抵消不了,则会发展成为近视眼。
两只眼睛在远视度数消减或近视发展中进度不同则会引起屈光参差。
2 近视度数加深且发展不平衡
在已经成为近视眼的情况下,长期近距离看书,歪头看书,书写姿势不正确,喜欢侧躺在床上看书玩手机,会引起双眼近视化程度不同,导致近视加深,且两只眼睛度数不平衡,进而产生屈光参差。
3 先天因素
有些先天疾病,比如眼球后退综合征,患者眼轴较对侧较短,形成屈光参差,或者患者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由于眼球停止发育,体积比正常者小,为真性小眼球患者。另一只眼为正常发育眼,则双眼屈光度相差很大,形成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该如何治疗?
可以戴OK镜吗?
—
出现了屈光参差的情况,我们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近视程度、是否有斜弱视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以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和手术治疗为主。
而对于8岁以上的孩子,近视型的屈光参差,角膜塑形镜(OK镜)是很合适的选择。
首先,角膜塑形镜对角膜重新塑形后,白天双眼可以同时获得较为清晰的视觉效果,绝大多数患者无需再配戴框架眼镜以解决视物不清的状况,这就减少了由于屈光参差可能导致的形觉剥夺,减少了双眼视异常的发生概率。
其次,角膜塑形镜(OK镜)可以对配戴眼进行很好的近视防控作用,在非配戴眼正常正视化近视化的过程中,不会快速发展。双眼的不对称发展可以造成双眼屈光参差的差距越来越小,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转变成双眼的近视,而摘掉屈光参差的帽子。
另外,对于屈光参差已经造成的双眼视觉异常,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OK镜)后有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附:关于OK镜(角膜塑形镜)
OK镜是角膜塑形镜Othokeratology的俗称,是隐形眼镜的一种,也是国际上公认控制、延缓近视发展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OK镜的配戴适用于8岁以上,近视600度以下的孩子;
OK镜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必须有具备医师资格的专业人员指导使用;
OK镜并不是越贵的就越好,而是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