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机器人,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是机器萌娃?还是钢铁猛男?
机器人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常出现,
医疗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比如说,康复机器人。
康复医学是杭州未来科技城医院重点建设专科之一,根据国际化康复理念,配置国际一流的上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行走训练智能跑台等专业康复设备设施,引进一流的康复人才团队,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功能障碍,通过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手段,达到病而不伤、伤而不残、残而不废的目标。
医院康复医学科开设门诊、康复病房(目前拥有4个康复病区,床位200张)、康复评估室、运动康复大厅、物理因子治疗室(光疗磁疗室、低中频电疗室、牵引治疗室、高频电疗室、熏蒸蜡疗室、超声波治疗室、冲击波治疗室)、言语吞咽治疗室、心肺康复治疗室、儿童康复治疗室、作业康复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及康复工程室等多个专业康复室,治疗场地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康复评估、训练设备总价超过2000多万。
想知道康复机器人长什么样吗?
来吧!展示!
Lokomat® Nanos 标准型下肢康复机器人
Lokomat® Nanos提供标准的下肢生理步态训练,实现了在跑台上进行自动化训练。与传统疗法相比,Lokomat® Nanos大幅提高患者的训练效果以及效率。
核心技术与亮点
●符合人体生理特征的步态训练:提供完整的神经通路重建训练,提供包括动态减重、视觉反馈在内的所有符合人体生理特征的步态训练内容。
Armeo® Spring 上肢康复系统
Armeo® Spring是一种上肢康复设备,在医疗机构中用于因中枢神经、周围神经、脊髓、肌肉或骨骼相关疾病引起的上肢功能丧失或功能受限的患者。该设备支持特定的练习,以增加肌肉的力量、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最终提升上肢运动功能;同时,还可以协助临床医生随着治疗进展对上肢运动功能变化进行有效评估。
核心技术与亮点
●手臂减重支持:系统提供人体工学、可调节的手臂减重支持,通过从肩部到手部将手臂完整包络支持,支撑使用者手臂的重量,为使用者进行三维空间内大范围的运动训练提供上佳辅助和控制训练。
●丰富的增强表现反馈内容:包含大量的游戏式训练,内容涵盖了上肢多关节各个角度的运动。所有练习都在一个虚拟的增强表现反馈的训练环境中展现,既能激励使用者,又富有挑战性。
●测试工具:系统可以对使用者的运动情况进行测试,并对训练期间的数据进行记录,相关的表现数据会被存储在电脑中。
C-MILL VR+ 虚拟现实行走训练智能跑台
C-MILL虚拟现实行走训练智能跑台可以实时捕捉训练者每一步的时间、空间参数、运动学参数和部分动力学参数,对使用者的步行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视觉投影引导、视觉环境互动以及听觉提示为需要进行行走训练的人员进行全面的步行测试和训练。覆盖基础的步态模式纠正训练和步行适应性、行走稳定性等运动控制能力的训练。
核心技术与亮点
●智能数据捕捉及可投影训练跑台:数据实时分析、可视,支持跑带AR投影,实现地面环境模拟和引导式调节。
●虚拟现实互动屏幕系统:65 寸前置屏幕,配备整套姿势评估训练应用和环境互动步行训练应用。
●丰富的训练内容:10种以上基于任务导向性原则的步行适应性应用,比如障碍物跨越、加减速、曲线路、踏步启动及预判等。
●7维度步态适应性及跌倒风险评测:从各个角度为使用者评价行走稳定和环境适应能力。
●音频节律和认知参与:提供整合型功能步行能力提升训练。
MRS 智能化运动控制与训练系统
MRS全套产品改变了传统的训练最大力量的方式,着重于训练使用者的肌肉控制能力。它提供了运动控制所需要的所有要素的测试与训练方式,包括力量、耐力、速度、协调性、本体感觉等。以任务为导向的互动式趣味游戏训练模式,能够帮助使用者对运动技能进行深入的感觉和记忆,全面提高全身的运动控制水平。全新的MRS 智能化运动控制与训练系统新增了Rehabroadmap康复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可帮助每一位使用者根据自身运动状况,制定合理有效的锻炼计划,让使用者的锻炼过程更专业、更科学、更高效。
核心技术与亮点
●能以躺卧姿势安全地进行早期下肢力量训练的系统;
●独特的可滑动雪橇型设计,模拟日常下蹲动作的下肢闭链运动;
●踏板的位置传感器可以帮助训练者在训练和测试中精确调整踝关节活动范围;
●尤其适合膝关节及其附件功能水平下降的人群进行运动训练;
●有效锻炼和增强下背部肌群力量,增强腰骶肌稳定性;
●通过对前/后交叉韧带、髌骨、股骨、臀部等下蹲肌群的运动控制训练,恢复训练人群下蹲肌群和盆骨肌群的力量及运动控制功能,改善膝关节稳定性;
●对下蹲、起立、上下台阶、行走及行走稳定性等日常功能性动作的改善有帮助。
NuStep 上下肢交叉运动训练器
NuStep 采用连动式训练模式,只需训练者一个肢体运动就能带动其他肢体进行活动,实现了控制全身的主动协调性训练,可有效调动全身肌群参与并能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核心技术与亮点
●功能性协调性训练模式:上肢伸够、下肢蹬踏的运动模式,模拟了人体的正常步行模式;上下肢、双侧协调的相互带动和辅助,可增强腰背肌力,恢复躯干稳定性和协调性,提高姿势控制能力。
●多种安全有效保护装置:提供髋膝关节腿部支撑架,保证正确的训练模式,并避免损伤。足部绑带、手部握套、旋转座椅等让训练者能够更安全、更方便地训练。
●实时监测运动强度:可实时监测运动强度,保证训练的安全有效性。
●分级抗阻式全身有氧训练:10 或15 级阻力可调,锻炼躯干和四肢大部分肌群,有效提高肌肉系统的功能水平。
这些机器人是医生的得力助手,占据了医院整整一层楼,硬实力太赞了,软件也要跟上,康复医学科团队由王俊杰主任所领衔,现有职工20人。
王俊杰 康复医学科主任
国际CPN(小儿脑瘫)会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踝足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事临床及康复工作20年,曾到意大利、美国、埃及、波兰等地工作学习,有丰富的康复与临床工作经验。擅长脑卒中、脊髓损伤的整体康复,脑外伤后言语、认知、肢体、感觉、平衡功能障碍的康复;儿童康复;骨关节疾病及术后康复;各种老年病及慢性病的整体康复;颈肩腰腿痛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等。目前从事关于心肺康复、慢病管理、肿瘤康复与预防等精准医学研究项目。
科室诊疗范围
骨科疾病康复(含骨折、关节置换、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等);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包含脑卒中、脊髓损伤、脑外伤、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等);儿童康复(含各型脑瘫、脑发育不良、智力低下、臂丛神经损伤、髋关节发育不良、自闭症、行为异常、感觉统合障碍等);心肺相关疾病(含COPD、心肺术后、心肌缺血、冠心病、心脑血管高危因素者等);运动损伤康复(含膝关节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踝扭伤、肌腱断裂术后、网球肘等)。
上一条:“得到患者肯定,开心。”